中美贸易对美国经济贡献巨大,贸易保护不得人心
近年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来,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对中国贸易的扩张质疑不断,近期由美国引燃的中美贸易大战更是一触即发。然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经济系教授袁拉生认为,许多关于中国贸易的负面论调并无根据。从数据来看,美国从中美贸易中获益良多,贸易保护主义对中美乃至全球许多国家均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来看,中美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给美国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提升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了和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事实上远低于美方计算和公布的数字,对华贸易赤字危害论更多是政治家的谎言。自由贸易是经济繁荣的源泉而非零和博弈,贸易保护主义将不得人心。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期,特别是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反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对中国贸易的扩张质疑不断,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的危险大幅上升。事实上,关于很多中国贸易的负面论调完全是误导。以美国为例,多数客观的经济分析显示,美国从中美的经贸交往中获益匪浅,完全不像特朗普宣称的那样,中国对美进行了经济侵略,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一、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2016 中美双边商品贸易总额高达6485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1700亿,进口4790亿,名义入超3850亿。特朗普政府非常在意的创记录的贸易赤字成为最近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如何客观评价规模巨大错综复杂的中美经贸现状对今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意义不言而喻。
牛津经济根据2015的数据测算,美国对华1700亿美元的出口直接创造了将近150万个就业。如果包括间接出口,美国对华投资收入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中国为美创造了将近260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2% (2200亿美元)。奥巴马总统行政办公室2015研究发现,美国出口企业比其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更具竞争力,职工工资收入超出其他企业高达18%。
二、似是而非的巨额对华贸易赤字和就业损失
1、巨额贸易赤字其实远远少于美国公布的数字
中国过去几十年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生产供应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许多出口产品都是来料加工或者从各国来的部件最后的组装,真正在中国的附加价值只占商品总价值的很小部分。据牛津经济估算,剔除掉进口部件和原料的价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会减半,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大致相当于美国对欧盟贸易逆差的水平。即使美国国会2016 的研究也显示,以2011为例,以更为合理的附加值计算的美对华贸易逆差比美国官方(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少将近40% (见图1)。
2、美国得自中国的利益被严重低估
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以附加值计算的逆差也远远高估了真实的中美贸易的失衡。美国官方对华直接出口虽然只有1490亿美元,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但美国控制的和相关的海外大型多国企业额外对华销售高达4800多亿(见图2),为美国贡献额外巨额利润。此巨额销售量远高于美中逆差,可不在中美贸易平衡的统计之中。所以,美国官方公布的中美贸易数据产生极大误导效应,严重低估美国在中美经贸中的受益,夸大中美贸易的失衡。
3、对华贸易逆差并没有恶化或对美国造成更大伤害
从全球和亚洲的角度看,今天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其经济规模的相对比例几乎和中国崛起之前的历史水平相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从1990到2016的36年来,在中国崛起之前和崛起后的今天,美国从环太平洋各国进口的工业品比例基本没变,维持在47%的工业品进口的总量附近,并且略有下降(从47.1% 到46.8%)。中国出口的份额增加几乎是1:1的从其他环太平洋各国,特别是日本原有份额的转移。在此期间,日本对美工业品出口的份额从24%降低到7%,中国份额从3%增加到24%。美国对华贸易的所谓的巨额赤字不过是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特别在东亚各国之间的传统赤字的重组,总量并未增加。造成这些逆差的主要进口产品来自美国几十年前在其产业升级时就已淘汰行业,所以,并不构成对美国经济的直接损害,因此对美国当前的就业也无特别的负面影响。
4、对华贸易赤字危害论是政治家的谎言
中美贸易现状正是双方经济互补和比较优势的反映,逆差与否并不是输赢得失的评判标准。中美两国都在中美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从相对自身经济规模比例看,中国可能得益更多。然而,从绝对值上计算,由于美国经济规模巨大,在过去几十年里累计获益则远大于中国。得益于中国经济崛起,美国经济也发展迅猛。美国劳动部的数据显示,随着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移,非农特别是服务业就业增长迅速。实际上,中国制造以及对华贸易逆差并未损害美国制造。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扣除美金融危机的2008-2009)在过去25年来基本上稳定持续增长,2016年实现产值翻翻达6万亿美元。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提高,成为美国制造业就业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9年持续下降的最大原因。美国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以来的8年里,尽管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是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和产值保持快速增长,而且美国总体就业不断改善,美国今天失业率只有4%,创下过去20年来的最低纪录。事实胜于雄辩。美国自己的数据戳穿了一些政治家对华贸易赤字危害美国特别是美制造业就业的谎言。
三、中美贸易提升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美国不断扩大的中国产品的进口不仅增加美国终极消费和中间生产品的多样性和可选性,而且显著的降低了价格。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因此得以加强。美国人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牛津经济发现(见图4),1999-2015,中国进口比例低的产品(比如食品和汽车)在美价格持续上涨;相反,中国进口比例显著上升的产品(例如服装和家具)价格明显持续下降。
奥巴马总统行政办公室的研究显示,几乎每个阶层的美国消费者都得益于进口产品低廉的价格。富裕的顶层10%人口因此购买力增加3%;中间阶层(50%-60%)购买力增加29%;最低收入阶层(低端10%)购买力增加62%。所以,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迅猛增长的出口过去几十年为世界扶贫,包括发达国家的扶贫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牛津经济估计中国对美出口降低美国总价位1% 到1.5%,按美国中间家庭2015年$56,500收入计算,这样的家庭因为中国产品2015年节省支出$850. Amiti et al. (2017) 研究发现,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 因为需要降低关税和满足其他WTO的要求,不仅仅降低美国的价格水平,而且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2001到2006,累计降低美国消费品价格7.6%,或者,通胀率1%。
四、中美贸易增强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不仅,美国消费者受益于中国丰富多样廉价的产品。很多美国企业,特别是最成功的跨国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也因为把中国的中间产品纳入它们控制的全球供应链,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竞争力。牛津经济发现,除了美国在产业升级中正在淘汰的夕阳产业(例如纺织服装和高污染的皮革),美国增长最快最成功的行业正好是从中国进口附加值最多的,特别是计算机,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以苹果手机为例,虽然技术进步和高效能芯片是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但中国参与的加工组装也对降低成本作用重大。据Kraemer et al from 加州大学Berkeley 测算,假如苹果手机全部在美生产组装,成本将增加$100。由于中国的参与,苹果手机成本显著下降,增强了苹果在全球的竞争力,扩张了市场规模。假如,特朗普政府开始转向限制阻挠中美自由贸易,不仅中国低端加工组装企业蒙受损失,美国的高科技和其他跨国企业和美国广大消费群体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
五、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
特朗普最近刚刚宣布一些对中国进口洗衣机和钢材惩罚性的关税保护政策,美国主流知识分子和媒体几乎立即对其进行猛烈批判。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最近在《纽约时报》专栏里对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了猛烈批判。曼昆批判特朗普总统竟然无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肆意妄为。一贯支持特朗普为领袖的共和党的保守的《华尔街日报》(WSJ)和比较激进的《华盛顿邮报》(WP)通过社论也同时猛烈批判了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华尔街日报》表示,“美国钢铁工人有14万人,但消费钢铁的其他产业领域的工人比他们多16倍”。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筑起贸易壁垒,照顾的是少数人的利益,牺牲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贸易壁垒的确能够暂时输送利益给拥有14万工人的钢铁产业,但消费钢铁的雇工高达220万,其他产业的竞争力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损失。美国广大消费者最终不得不负担成本上涨造成的高昂物价。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中美贸易和经济发展,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由贸易是双方经济繁荣的源泉,不是什么零和博弈。不仅中国经济因为中美贸易得以迅速崛起,美国经济,不论企业还是个人,也因中美经贸发展而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合者双赢,斗者两败。贸易保护或者贸易战,不过是一些无知者或者政治人物玩的短暂的把戏,最终肯定逃避不了失败的下场,或者不了了之,或者被很快赶下历史的舞台。因为贸易保护和贸易战,只能保护极小部分人的利益,却损害绝大多数人民和企业利益,损害国家利益。
编辑 韦祎 孙晓琪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